• <blockquote id="6m3h8"><track id="6m3h8"></track></blockquote>
    <blockquote id="6m3h8"></blockquote>
    <source id="6m3h8"><sub id="6m3h8"></sub></source>
    <u id="6m3h8"></u>
  • <rp id="6m3h8"><sub id="6m3h8"></sub></rp>
  • <source id="6m3h8"><sub id="6m3h8"><tr id="6m3h8"></tr></sub></source>

    <b id="6m3h8"><wbr id="6m3h8"><input id="6m3h8"></input></wbr></b>
    <u id="6m3h8"></u>

      當前位置:新聞中心 > 集團要聞

      安徽日報丨是什么成就了海螺

      時間:2023年03月20日 作者: 編輯:曹旻暉

        3月19日,北京,第七屆中國工業大獎隆重頒獎。

        海螺集團摘得殊榮,拿下分量最重的企業類大獎。

        中國工業大獎是國務院批準設立的中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代表中國工業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代表中國工業發展的最高水平。歷屆得主,莫不出類拔萃、引領風騷。在近乎嚴苛的評選中勝出,問鼎中國工業最高獎,彰顯海螺集團非凡的綜合實力。

        巔峰時刻的背后,是不同尋常的奮斗歷程。從一家皖南山區的水泥廠,到全球最大的水泥單一品牌制造商、主輔業橫跨多個板塊、年營收近2600億元的世界500強,是什么成就了海螺?中國工業化的方向、道路和精神,又是如何體現在這家建材巨頭由小到大、由弱到強并持續追求卓越、打造世界一流企業的征程中?

      國家級綠色工廠蕪湖海螺

      蕪湖海螺碼頭

      池州海螺

        開疆拓土  邁向遼闊之地

        擴張,是企業作為營利性組織與生俱來的本能。能否準確判斷擴張的方向、把握擴張的時機、找到擴張的路徑、清楚擴張的邊界,決定了一家企業能否到達優秀乃至卓越的境界。

        世界水泥看中國,中國水泥看海螺。海螺集團做大做強,有今天的規模與實力,根基在于水泥制造主業的擴張,同時,立足水泥主業,延伸產業鏈,向化學建材、新材料、新能源等多個領域拓展。

        海螺集團的組建,便是寧國水泥廠跨地區、跨行業發展的結果。1993年,海螺的前身寧國水泥廠制定并實施“一業為主、多種經營,跨地區、跨行業”發展戰略。其后三年間,組建蕪湖型材公司,兼并銅陵水泥廠,并購蕪湖白馬山水泥廠,以資產為紐帶、連續大手筆擴張,初步形成了集團化發展格局。

        此時,建材行業和國企經營發展的形勢變化,促使安徽省政府決定按照現代企業制度,以寧國水泥廠為核心組建海螺集團,并在1996年8月24日正式宣布。

        從這個意義上看,追求跨地區、跨行業擴張,是海螺集團從“娘胎”里就融入血脈的基因。自成立以來,海螺集團更是在這一基因的驅動下,依靠先進的技術水平、強大的管理體系和人才、資金等綜合優勢,掀起一輪又一輪并購、重組、投資的浪潮,在過去20多年里不斷突破地域和產業的邊界,向著遼闊之地開疆拓土、擴張版圖。

        “有一定之略,然后有一定之功?!弊鳛橐患以诩ち业氖袌龈偁幹腥〉梅欠渤晒Φ钠髽I,海螺集團的擴張當然不是盲動,而是有著清晰、明智的戰略,既大膽激進,又知止有定。

        方向上,海螺集團的擴張長期聚焦于水泥主業。

        在全國水泥行業中,海螺集團率先打破“全能工廠”模式,依據“T”型發展戰略,創建了業內知名的“熟料基地+粉磨站”的“海螺模式”。依靠重組整合和新建擴建“雙輪驅動”,海螺集團立足于安徽省內,跨地區進入華東、拓展華南、開發西部、走向全國,實現規??焖贁U張和效益大幅提升,僅用不到20年時間就成為中國最大的水泥建材企業之一。

        截至2022年底,海螺集團擁有熟料線148條,熟料產能2.69億噸;水泥磨414臺,水泥產能3.88億噸。水泥產能規模較成立初期增長了80倍,在中國乃至世界水泥行業發展史上創造為業界稱道的“海螺奇跡”。

        時機上,海螺集團的擴張始終注重把握、順應宏觀政策和行業發展的大勢。

        以“十二五”期間為例,當時海螺集團一方面在陜、甘、川、云、貴、桂等地區收購瀕臨破產的老水泥廠,另一方面大舉進軍海外。這與提高行業集中度的產業政策導向密切相關。

        國務院在2010年出臺《關于促進企業兼并重組的意見》,提出要以汽車、鋼鐵、水泥等六大行業為重點,推動優勢企業強強聯合和兼并重組。工信部也在當年公布《水泥行業準入條件》,鼓勵現有水泥(熟料)企業兼并重組,支持不以新增產能為目的的技術改造項目。這意味著,水泥企業的擴張,要么通過并購重組擴張產能,要么在國外投資新建產能。

        海螺集團重組整合了眾多經營陷入困境的水泥企業,對其老舊生產線實施技術改造,同時新建擴能、管理輸出、制度移植和文化融合,使企業重煥生機,為國內產業結構調整和轉型升級作出了貢獻。

        當時也正值中國企業“走出去”大潮興起。從國家到安徽省,都希望像海螺這樣經受過激烈市場競爭考驗、具有強大實力的企業,積極開拓海外市場,打造世界級的大企業集團。順應國內外形勢,海螺集團迅速推進國際化戰略,從南加到馬諾斯,從印尼到緬甸,從緬甸到老撾、柬埔寨,快速完成在東南亞的產業布局。

        “一帶一路”倡議提出后,海螺集團更是積極響應,水泥、化學建材、裝備制造、工程服務同步進軍海外,不斷在全球搶占區位、資源和市場,擴大產業規模,有序鋪開“一帶一路”沿線布局。目前,海螺在境外20個國家和地區擁有43家海外企業,海外員工近4500人,用工本地化率達80%,實現從產品出口到技術輸出再到資本輸出的全面國際化,助推了當地經濟發展、基礎設施改善,同時帶動中國大型裝備出口、設備成套、工程總包等相關業務在海外的拓展,成為中國建材行業和安徽省屬企業國際化發展的排頭兵。

        對于雄心勃勃的企業,當賬上資金充足,有足夠實力“買買買”時,知道在哪里應該停下,比知道在何時出手更可貴。海螺集團負責人曾明確表示:“如果我們愿意,可以有很多并購的故事。但海螺不會為給別人生動的并購故事而去并購,也不會為了追求規模去并購。海螺首先考慮的是企業的可持續發展、運營質量、運營效率和社會責任?!?/p>

        這種對邊界的清晰認知和把握,不僅體現在水泥主業的擴張上,也體現在跨行業的拓展中。

        近年來,在聚焦主業基礎上,海螺集團適應消費升級趨勢,沿優勢產業向產業鏈上游和關聯高端產業挺進,做強做大商品混凝土、骨料產業規模;拓展節能環保裝備、裝配式建筑等行業高附加值產品,強勢進入新能源、新材料等新興領域,跨行業發展到金融貿易等第三產業,部分新興產業已形成規?;?、體系化發展格局,成為新的業績增長點。其中,化學建材產業的產銷量保持16年全球第一,新發展的外加劑產業規模全國第一,新能源產業售電業務規模位列安徽省第二位,儲能裝機規模位列國內用戶側儲能前列,企業發展呈現“主業突出、多業并舉”的良好態勢。

        方向明確,路徑清晰,乘勢而為,知所進退。果敢而明智地開拓進取,令海螺集團實現超常規發展,業務版圖不斷擴大,綜合實力不斷躍升。目前,海螺集團控股經營海螺水泥、海螺新材和海螺環保三家上市公司,下屬500多家子公司,分布在25個省市自治區和20個境外國家地區,員工6萬人,已連續18年入圍中國企業500強,連續4年入圍《財富》世界500強。

      海螺印尼西巴項目遠眺

      海螺新能源

        擁抱變革  創新永無止境

        創新,是驅動企業高質量發展的靈魂。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海螺集團發展壯大、邁向卓越的歷程,正是對這句話的生動詮釋。

        以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為主體,海螺集團構建了由8個專業技術委員會、 10家高新技術企業以及17個省部級以上研發平臺組成的“一中心、多平臺”科技創新體系架構?!笆濉币詠?,先后承擔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重大專項5項,取得國家和省部級科技進步獎13項。

        作為中國水泥工業技術進步的引領者,海螺集團在水泥行業的龍頭地位,便是依靠自主研發新型干法水泥國產化成套技術而奠定。

        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以懸浮預熱和窯外預分解技術為核心,大大提高水泥窯的熱效率和單機生產能力,符合水泥行業對于優質、高產、節能、環保以及大型化、自動化生產的要求,是水泥工業現代化的必經之路。海螺圍繞發展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瞄準國際先進水平,矢志攻關,走過了一條引進消化、自主研發和集成創新的道路。

        1996年和2002年,寧國水泥廠和銅陵海螺先后建成日產2000噸、日產5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線,開創國產化、低投資建設此類生產線的先河。通過這兩條生產線的建設,海螺集團系統掌握了自主成套設備、自主開發控制軟件、聯合設計研究院所和設備廠家開發大型設備、采用原料立磨技術、五級預熱分解系統、第三代篦冷機技術、新型高效電收塵技術等15項國產化新技術、新裝備,形成了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日產2000噸和5000噸新型干法水泥生產線國產化成套技術。

        上述技術進步對中國水泥工業的巨大意義,從海螺集團承擔的“新型干法水泥生產關鍵技術與裝備開發及工程化應用”項目被評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中,可見一斑。成效直接體現在一組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中:水泥噸投資成本由1000多元下降到300元,建設周期從32個月縮短至12個月,設備國產化率達到了90%以上,打破了國外壟斷。隨著投資成本的下降和建設周期的縮短,中國水泥工業結構調整的步伐也由此加快。

        一旦突破了新型干法水泥生產技術壁壘,海螺集團便沿著這條路不斷攀登高峰。2004年,分別在銅陵、樅陽等地建成4條日產10000噸的新型干法熟料線。此前世界上僅有3條萬噸線,海螺集團兩年內建成投產4條,在世界水泥發展史上絕無僅有。與此同時,海螺集團與日本川崎公司聯合開發C-KSV高效低氮型日產12000噸預熱預分解燒成系統,并于2015年在銅陵海螺、蕪湖海螺、陽春海螺相繼建成4條日產12000噸新型干法熟料線。

        海螺集團在水泥裝備技術上的自主創新,終結了中國大型水泥裝備重復引進、代代引進的歷史,極大提高了生產集中度和集約化水平,重塑了中國水泥行業的國際形象。

        技術革新永無止境。一家企業要想保持行業領先的位置,就必須擁抱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浪潮,始終站在技術進步的潮頭。近年來,新工業革命孕育興起,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帶來工業生產方式、組織模式等方面的深刻變化,其中最鮮明的特征是數字化、智能化。

        水泥是傳統產業,要適應中國經濟轉型升級的要求,必須對相對粗放的生產管理、制造流程等進行深度改造,通過數字化、智能化,做到更精細、更集約、更高效。海螺集團在數字化、智能化改造上用力頗多, 提出了建設“數字海螺”的宏偉目標,大力推進大數據、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等數字技術應用,推動傳統產業再升級。

        全椒海螺工廠是世界首個全流程水泥智能化工廠,實現了運行自動化、故障預控化、管理可視化、全要素協同化、決策智慧化,形成以智能生產為核心、以運行維護作保障、以智慧管理促經營的水泥智能制造新模式,解決了傳統水泥生產運行過程中資源能源利用率不高、質量控制難、勞動生產率偏低等問題。目前,海螺水泥智能工廠技術已在全國100多家水泥工廠推廣應用,逐步建立起行業領先的智能工廠集群。

        在建設智能工廠的同時,海螺集團基于數十年生產制造和管理經驗,應用新一代信息技術,建成面向生產智能制造和面向經營智慧決策的水泥“工業大腦”。支撐生產的“左腦”包括數字礦山、窯磨優化、生產監管、設備管理、質量預測等,支撐經營的“右腦”包括供應系統、云銷系統、財務系統、人資系統、敏捷運營等。

        工業互聯網是新工業革命的重要基石,也是安徽省促進第二產業提質擴量增效的重要抓手。海螺集團發揮省屬企業示范引領作用,依托優勢產業集群,聚力工業互聯網建設,先后密集與海爾卡奧斯、寶信軟件、樹根互聯等國內知名工業互聯網平臺,華為、阿里等ICT技術廠商,信通院、工聯院等權威機構開展調研交流,初步建成面向水泥、型材行業的垂直型工業互聯網平臺,努力打造安徽省內乃至全國具有影響力的“雙跨平臺”,從而實現從原料、產品、設備、車間、工廠到產業鏈、供應鏈、價值鏈的全面融通,構筑水泥行業智能、低碳、綠色發展格局。

        無人駕駛礦車、袋裝水泥自動裝車機器人、冷熱態物料清堵機器人、云銷+物流供應鏈……全方位的數字化、智能化改造,讓海螺集團勞動生產率提升19.9%,資源利用率提升5%,能源消耗下降1.2%,二氧化碳減排1.0%,質量穩定性提升3.7%,年增效逾10億元。2019年,海螺集團榮獲國家首批“智能制造標桿企業”,2021年入選國家技術創新示范企業、全國首批“數字領航企業”,榮獲“安徽省科技進步一等獎”,2022年海螺集團入選國務院國資委創建世界一流企業名單。

        持之以恒的自主創新和技術進步,正在給海螺這個傳統產業巨頭帶來脫胎換骨般的深刻變革。

      安徽省首臺出口盾構機在海螺下線

      海螺全球露天礦山行業首個石灰石無人運輸項目

      海螺水泥智能化工廠智能質量控制系統

        綠色低碳  走好轉型之路

        走進海螺集團蕪湖白馬山水泥廠,清潔的道路,安靜的環境,大片的綠化,處處都在顛覆人們腦海中對水泥廠“灰頭土臉”的固有印象。這座花園式工廠里,不僅看不到煙塵,聽不到噪音,甚至還有一座蔬菜大棚。

        這座占地5000平方米的大棚,是海螺集團減排降碳與智慧農業相結合的示范項目。該項目依托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示范線,將捕集的二氧化碳作為植物氣肥,促進植物光合作用,同時利用水泥生產過程中的余熱為植物提供穩定的溫度環境,增加作物產量,實現資源再利用。通過智能化控制澆水、施肥、溫度等,不久前棚內種植的番茄迎來首個采摘季,最高日采摘量可達1000公斤。

        中國要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綠色低碳是題中之義。水泥行業是高耗能、高排放行業。數據顯示,2020年中國水泥行業二氧化碳排放量12.3億噸,占建材行業排放量的84.3%,占全國排放總量的13.5%。作為碳排放大戶,水泥行業的減排進度,對于建材行業的碳減排乃至國家“雙碳”目標的實現,都非常重要。

        節能減排降碳,不是選擇題,而是必答題。對于海螺集團這樣處于行業領軍地位的大企業而言,大要有大的擔當、大的責任。海螺集團積極履行大企業社會責任,堅定不移走生態文明與企業發展共贏之路,改造提升水泥傳統產業,培育壯大綠色新興產業,提升產業鏈整體綠色發展水平,成為行業綠色發展的標桿。

        白馬山水泥廠二氧化碳捕集純化項目是世界首條萬噸級以上水泥窯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環保示范項目,于2018年建成投運。該項目將水泥廠煙氣中的二氧化碳轉化為新產品,變廢為寶,每年可生產3萬噸食品級或5萬噸工業級液態二氧化碳,產品質量優于國家標準,產生了較大的社會環境效益。它的建成開創了世界水泥行業碳捕捉利用的先河,標志著水泥工業首次實現對溫室氣體的消納和商業轉化,對中國乃至世界水泥工業的綠色低碳轉型,意義深遠。

        水泥工業的碳排放,主要來自原料分解和燃料燃燒,探索替代原料、替代燃料技術,源頭降碳大有可為。海螺集團長期致力研究水泥生產替代原料、低鈣熟料、無(少)熟料水泥等技術,以減少碳酸鹽原材料的使用,降低生產過程碳排放。替代燃料方面,海螺集團在柬埔寨馬德望海螺開發建設了首條生物質替代燃料系統,在樅陽海螺建成國內行業首個生物質替代燃料項目,年可節約標煤7.5萬噸?!笆奈濉逼陂g,海螺集團將力爭生產線替代燃料率達40%以上,減少化石燃料消耗,實現噸產品二氧化碳排放降低15%以上。

        努力減少碳排放的同時,海螺集團持續加大投入,在開發應用余熱發電技術、節能降耗技術、高效脫硫脫硝技術和替代原(燃)料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水泥生產運行管理和場地設施特點,通過集成創新,開發應用具有水泥行業特色的光伏發電、風能發電和儲能技術。海螺新能源公司建成40多個光伏和儲能項目,裝機容量234兆瓦,累計生產清潔電力4.3億千瓦時,為光伏發電市場注入新動能。山東濟寧海螺“零”購電工廠,通過節能改造、光伏發電、風力發電、垃圾發電等技術,基本實現水泥生產外部供電“零”消耗的目標,打造了“用地集約化、原料無害化、生產潔凈化、廢物資源化、能源低碳化”的海螺水泥制造綠色工廠。

        針對水泥生產中產生的垃圾和固廢,海螺集團首創世界首條利用水泥窯協同處置城市生活垃圾系統,大力開發和應用無害化處理污泥、工業固廢與危廢等一系列水泥窯協同處置環保新技術,可完全消滅二噁英,徹底杜絕二次污染,真正將廢棄物吃干榨盡,循環利用。

        從“灰色制造”,到“綠色智造”。海螺集團的綠色轉型,由點到面,貫穿企業全生命周期,打造出亮麗的生態文明建設名片。目前,海螺集團有44座礦山取得國家級“綠色礦山”證書,白馬廠、寧國廠和宣城海螺等6家公司獲評“環境友好型企業”,池州海螺被國家旅游局評為“工業旅游示范點”,蕪湖海螺被評為國家水泥行業唯一環保執法培訓基地,蕪湖海螺、銅陵海螺、荻港海螺等30家公司榮獲工信部“綠色工廠”稱號。

        卻顧所來徑,蒼蒼橫翠微。對開疆拓土的渴望,對自主創新的堅持,對綠色轉型的堅定,成就了今天的海螺。在波瀾壯闊的中國新型工業化進程中,這些品質對于所有志存高遠的企業都至為重要。唯有具備這些品質,才能做大做強,才能以技術優勢掌握制勝關鍵,才能在資源環境約束趨緊的大勢下行穩致遠。

      海螺集團全球首個水泥窯尾煙氣二氧化碳捕集純化項目

      海螺集團自主研發的國內首套國產化高溫高塵SCR脫硝系統

        偉大的時代孕育偉大的精神,偉大的精神催生偉大的企業。海螺集團將加快建設產品卓越、品牌卓著、創新領先、治理現代的世界一流企業,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程中實現更大發展、發揮更大作用。



      版權所有: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未經授權,不得轉載。
      打印】【關閉

      上一篇: 下一篇:
      版權所有:安徽海螺集團有限責任公司 地址:安徽省蕪湖市文化路39號
      聯系電話:0553-8396990 8396971(網站維護) 皖ICP備05009088號
      本站所有信息未經授權不得轉載,轉載須注明出處,海螺集團保留追究法律責任的權利

      皖公網安備 34020202000547號

      国产在线aⅴ精品91